为加快推进我省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助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近日,由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浙江省财政项目预算审核中心、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共同编制的《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参考指标(三)普通高等学校项目》(以下简称“《高校指标》”)正式发布。

《高校指标》基于近年来我省有代表性的普通高等学校项目计价成果案例,聚焦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科研楼、宿舍(公寓)等常用校舍类型,共发布综合指标信息600余条,典型工程指标信息4600余条。以详实的数据分析与科学的分类方法,编制形成了覆盖全省不同地区高校项目的多层级造价指标体系,提升了造价指标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不仅可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项目投资估算及初步设计概算审批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市场各方主体在项目决策、投资控制、快速报价的参考依据。
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应用价值。编制工作创新采用“1+X”动态应用模式,构建了“基础指标+专项模块”的复合框架,发布了适应不同建设阶段的多层级造价指标,并将高校建设绿色低碳、智慧校园技术等政策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造价参数,为高校项目建设投资决策与成本控制提供了实用、灵活的参考依据。
坚持需求导向,拓展应用场景。编制工作聚焦校园基础设施提质改造、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建造等重点方向,通过系统调研、数据采集、案例分析,深化拓展造价成果数据的多维场景应用,推动指标体系向项目全周期、管理多层级延伸,有效对接高校建设实践需求。
坚持协同共进,优化联动效能。编制工作充分发挥了跨部门协同合作的优势,在指标编制、试点应用、动态调整、数据共享与智慧融合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工作合力,为我省普通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经济支撑。

《高校指标》的编制与发布,是我省工程造价改革与实践的又一项重要创新成果。其创新的动态模式、多维的适用场景与坚实的协同基础,为造价行业深化数据积累,拓展成果转化应用,构建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多层级造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示范样本。近年来,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持续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在多层级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造价信息标准化建设、造价数据库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先后编制完成了《建设工程造价指标采集分析标准》、《建设工程计价成果文件数据标准》等2项省级工程建设标准以及《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参考指标》系列丛书,用实干实绩书写浙江标准造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